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
- Boring Editor
- 6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2025年5月21日
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于2025年5月21日由立法会通过,并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,旨在建立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,推动行业合规发展。以下是其核心要点:
一、监管范围与牌照要求
1. 受规管活动
- 发行要求:在香港发行任何法币稳定币(锚定港元、美元等法定货币),或境外发行但锚定港元价值的稳定币,均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(金管局)申领牌照。
- 域外效力:向香港公众“积极推广”稳定币(如使用香港域名、针对香港居民的营销)同样需持牌,避免监管套利。
2. 牌照申请主体
- 仅限香港注册公司或境外认可机构(如持牌银行)在香港设立实体并运营。
3. 零售限制**
- 仅持牌发行人发行的稳定币可向零售投资者销售;非持牌机构不得向公众提供稳定币。
二、财务与运营门槛
1. 资本要求**
- 非银行机构需维持最低2500万港元实缴股本(银行豁免此要求)。
- 需证明持续运营能力,储备资产价值必须始终覆盖稳定币流通面值。
2. 技术与人员要求*
- 关键岗位常驻香港:CEO、CFO等核心管理层须在香港办公。
- 技术安全:智能合约需通过金管局月度审计,系统需具备抗攻击能力。
三、储备资产与透明度要求
1. 资产支持规则
- 储备资产必须为100%优质高流动性资产**(如现金、短期国债),且与锚定货币严格对应(如港元稳定币需持有港元现金或短期债券)。
- 禁止算法稳定币:排除部分储备或算法稳定模式,防范类似LUNA崩盘风险。
2. 隔离与审计
- 储备资产须与发行人其他资产**完全隔离**,并接受第三方独立审计,按月披露资产构成。
- 赎回机制:持牌人必须按面值**无条件赎回**稳定币,不得设置不合理限制或支付利息。
四、过渡期与合规安排
1. 过渡期设计
- 生效后3个月内:已在香港运营的实体可继续开展业务。
- 6个月内提交申请:可获临时许可,直至正式审批完成。
2. 沙盒机制
- 金管局“沙盒”参与者(如京东、渣打银行联合体、圆币科技)可测试稳定币模型,但不保证获批牌照。
五、监管权力与处罚
1. 金管局权限
- 可调查违规行为、任命法定经理接管危机机构,并对持牌人附加业务限制(如储备资产托管方限定)。
2. 刑事处罚
- 无牌发行或推广稳定币:最高罚款500万港元及7年监禁。
- 欺诈性宣传:最高罚款1000万港元及10年监禁。
六、市场影响与战略意义
1. 牌照稀缺性
- 金管局明确初期仅批出少数牌照,聚焦跨境支付、Web3.0等真实场景。
2. 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
- 允许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,助力人民币国际化(如Tether已发行超2000万元人民币稳定币)。
3. 重塑跨境支付
- 稳定币可缩短跨境转账至秒级,成本降低90%,应用于跨境电商及供应链支付。
附录:牌照申请核心要求概览
| **要求类别** | **具体规定** |
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**申请主体** | 香港注册公司或境外认可机构(须在港设实体) |
| **实缴资本** | 非银行机构≥2500万港元;银行豁免 |
| **储备资产** | 100%高流动性资产(现金/短期国债),与锚定货币严格对应 |
| **管理层要求** | CEO、CFO等核心岗位常驻香港 |
| **技术安全** | 智能合约月度审计,链上实时监控储备金 |
| **赎回机制** | 无条件按面值赎回,禁止付息 |
---
总结
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通过高合规门槛(如全额储备、牌照稀缺性)与严格监管(如域外效力、刑事处罚),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同时,为跨境支付、离岸人民币创新提供合规路径。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持牌机构的**真实应用场景落地**,如京东的跨境贸易支付、渣打的机构清算网络等。内地投资者需注意:境内仍禁止稳定币交易,参与需通过香港合规渠道(如持牌交易所)并遵守外汇管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