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香港60岁女子涉嫌因金钱纠纷「起底」旧同学被私隐专员公署拘捕

2025年11月12日


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(私隐专员公署)在港岛区拘捕一名60岁中国籍女子。被捕人士涉嫌在未经旧同学的同意下披露她的个人资料,违反《个人资料(私隐)条例》(《私隐条例》)第64(3A)条的规定。



调查显示,事主与被捕人士曾就读同一间中学,及后于2018年重遇,事主因经营的工厂面对财政困难,遂向被捕人士借款,并承诺每月向被捕人士支付利息。事主其后向被捕人士再度借款,总借款额约港币2,000万元。自2025年年初,事主未有向被捕人士缴付利息。2025年4至5月期间,事主的邻居透过邮递先后收到三款不同的单张,内容指称事主欠款不还,作出负面评论,并披露其个人资料,包括中文姓名、香港身份证号码、住址及照片。


被捕人士获准保释,私隐专员公署会继续调查案件。


私隐专员公署提醒市民,不要因为金钱纠纷而将他人「起底」,「起底」无助解决任何问题,相反往往只会使冲突升级。再者,「起底」属严重罪行,违例者一经定罪,最高可被处罚款港币100万元及监禁五年。

 

相关的法例条文



根据《私隐条例》第64(3A)条,如任何人(披露者)在未获资料当事人的相关同意下,披露该当事人的个人资料,而 ——


  1. 披露者的意图,是导致该当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伤害;或

  2. 披露者罔顾是否会(或相当可能会)导致该当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伤害,

披露者即属犯罪。



任何人违反第64(3A) 条所订罪行,一经定罪,可被处罚款港币10万元及监禁两年。



根据《私隐条例》第64(3C)条,如——


  1. 任何人(披露者)在未获资料当事人的相关同意下,披露该当事人的个人资料,而 ——

  2. 披露者的意图,是导致该当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伤害;或

  3. 披露者罔顾是否会(或相当可能会)导致该当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伤害;及

  4. 该项披露导致该当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伤害,

披露者即属犯罪。



任何人违反第64(3C) 条所订罪行,一经循公诉程序定罪,可被处罚款港币100万元及监禁五年。



根据《私隐条例》第64(6)条,指明伤害就某人而言,指 ——


  1. 对该人的滋扰、骚扰、缠扰、威胁或恐吓;

  2. 对该人的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;

  3. 导致该人合理地担心其安全或福祉的伤害;或

  4. 该人的财产受损。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欧盟理事会通过新欧盟法律以加速处理跨境数据保护投诉

2025年11月17日 欧盟理事会今日通过新规则,以改善国家数据保护机构在执行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时的合作,从而加速处理跨境数据保护投诉。该措施将简化与投诉人权利或案件受理相关的行政程序,提高跨境案件中GDPR执行的效率。 新法律的关键点包括:统一跨境行动的可受理性要求,无论投诉在欧盟何处提交,都基于相同信息进行判断;为投诉人和被调查方适用共同规则,包括投诉人在程序中的参与权、被调查公

 
 
香港私隐专员公署提醒用户留意相关变更--「领英」(LinkedIn)将于11月3日开始使用用户个人资料训练生成式AI模型

2025年10月30日 「领英」(LinkedIn)将于11月3日开始使用用户个人资料训练生成式AI模型私隐专员公署提醒用户留意相关变更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(私隐专员公署)留意到职场社交媒体平台「领英」(LinkedIn)于今年11月3日起会开始使用领英用户的个人资料训练其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模型, 相关资料包括用户于平台上的个人档案的详细资讯,以及发表于LinkedIn的公开内容,而领英亦会

 
 
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(EDPB)和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 DMA 与 GDPR 相互作用的指南草案

2025-10-01 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(EDPB)和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《数字市场法》(DMA)与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相互作用的指南草案。该指南旨在澄清两种法规在数据处理、同意管理和用户权利方面的交集,以帮助守门人(gatekeepers)合规。 指南强调,在DMA下,守门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基于GDPR的有效同意机制,特别是针对数据组合和跨服务使用。EDPB 指出,DMA 的公平、

 
 
bottom of page